- 庄滢瑛;
兰州某高层住宅及商业项目的建设用地区域室外市政供水为一路不定时间歇供水,最低供水压力为0.16 MPa。该项目的生活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系统设置有一定特有性;并且该项目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设计中为防止或减少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采取相应防水措施。该工程可为兰州项目给排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0年03期 v.4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朱一铭;许丽华;张高锋;刘慧慧;黄云;陈镁芬;
以昆山低碳主题公园项目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海绵城市低影响设计和 LID 理念。阐述海绵城市设计基本流程,对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年径流量控制率、海绵设施选择与计算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这为因地制宜地选择海绵城市 LID 技术措施提供了参考。
2020年03期 v.4 40-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 蒋小易;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当下办公楼项目对空调通风系统精细化设计的需求。着重对办公楼项目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冷热源设置、空调末端个性化需求,特别是某些区域的精细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能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张琳;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类人员密集型的大型建筑场所持续增加,同时也对消防应急疏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国标 GB 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给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提供了规范的设计施工指导。从建筑电气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对新规范学习和与传统做法的比较,针对规范推荐的主流系统,对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设计要点作出了分析和阐述,以供建筑电气专业设计人员参考。
2020年03期 v.4 50-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郝珺;张鹏飞;
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进行剖析,梳理出绿色生态小镇规划设计应该思考的重要因素,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农旅养复合型健康产业小镇规划构建模式。从规划设计的思想及方法出发,通过对生态、人文、产业、环境基础、周边市场等分析研究,确定产业小镇规划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从而构建未来人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以及产业融合,探讨可持续发展实施道路。
2020年03期 v.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谢茹冰;
通过阐述城市与水的历史关系,提出滨水空间景观改造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继而引出我国在设计改造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与弊端。通过举例分析上海市后滩公园的设计,文章具体剖析在城市记忆、生态保护和以人为本方面的设计思路,筛选优势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城市更新改造的一般规律与要点。最后提出设计者、政府、市民对改造成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引起各界对此的关注。
2020年03期 v.4 58-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杨建中;
介绍了某集团星江湾项目的装配式住宅中一种铝板幕墙窗洞节点防渗设计及节点处理。在该项目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窗系统防渗节点设计方案,从窗附框的材料选型、构造设计、防渗机制和安装细节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有效提升了窗系统的防渗性能。
2020年03期 v.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王燕峰;孟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 BIM 技术应用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在标准编制、软件平台开发、体系制度建设等方面或存在不足。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业主方在当前 BIM 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标准编制、平台开发、体系建设等措施,逐步搭建起企业级 BIM 应用体系。在 BIM 应用体系的保障下,城市轨道交通业主方通过试点项目全生命期实施,可逐步建立起企业级数字资产库和数据驱动的新型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业主方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快速引进国内先进城市 BIM 经验,建立起自身 BIM 创新发展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建设、一体化 BIM 平台应用、数据驱动管理、数字资产库等一系列创新成果。
2020年03期 v.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 高晟伟;
BIM 作为建筑业信息技术核心,已在业界各方得到了普遍关注,并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能通过 BIM技术的应用改善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提高施工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创造更高的企业效益,进而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某大道改建工程项目(4标)为例,分析基于 BIM 技术下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具体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使得管理效率得以提升。分析结果基于 BIM 技术的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两者是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关系;将 BIM 模型作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借助 BIM 技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利用一系列信息化工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需要借助媒介发挥效用,而 BIM 应用平台就是很好的媒介;智慧工地的建设实现了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2020年03期 v.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郝鹏;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企业战略管理工具,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然而只有在充分把握平衡计分卡的逻辑后才能有效发挥其战略管理作用。通过阐述某设计咨询公司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为平衡计分卡在设计咨询行业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
2020年03期 v.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王伟茂;
在城市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下,TOD模式作为既有地铁车站的更新改造模式不断被引入。公共建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程技术难题。以上海地铁莲花路站为例,初步探讨了既有地铁车站复合利用改造时施工组织、基坑工程、结构施工与连接等方面关键施工技术问题,希为同类建筑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2020年03期 v.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 高卫明;
南京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作为超高层群塔建筑,具有规模超大、结构体系独特、机电系统复杂、建造难度巨大等特点。通过对提前营业需求的可行性分析,优化系统设计,开展以提前营业为核心的施工总体部署及工况设计,落实营业与施工间的相互保障措施,对相关难点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使商业及配套区域较工程整体竣工提前两年多营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显著。其分析方法、管理思路、实践经验等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2020年03期 v.4 83-8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 陈颖;
以上海某商业广场局部改建工程为案例,分析了该项目不间断运营条件下运营保障难、高密度人流环境下安全保障难、高标准运行要求下绿色施工难等问题。对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不间断运营改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0年03期 v.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马思远;
天然岩层经大直径素混凝土桩置换后,经褥垫层协同作用,桩与土共同受力形成复合地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有着承载力强、沉降量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同时较超高层建筑传统常用的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有着经济性好、安全性高、施工速度快等优势。以成都典型的软岩场地工程项目为例,总结了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即保障有效桩长及入岩长度、清孔、护筒埋设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捡底后及时封闭,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0年03期 v.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 潘玉珀;高善友;田辉;康彦彪;张文超;邵珠令;
河北某体育场有 18 根超大截面椭圆形状的型钢混凝土柱。其中,椭圆形截面尺寸 2.0 m×2.4 m 计 2 颗,1.7 m×2.4 m 计 16 颗。型钢柱高出看台结构高度达到 37.62 m,作为上部罩棚钢结构的支撑支座。施工过程中,型钢柱柱脚的群栓定位安装以及型钢柱底板底部混凝土密实度必须控制好。型钢柱位置柱纵向钢筋及楼层梁钢筋斜向交集非常密集,钢筋绑扎施工难度大,需要做好梁纵向钢筋与型钢柱之间的优化连接。型钢柱内置钢骨最厚的钢板达 80 mm,现场对接焊缝受场地、柱钢筋及天气等因素影响,现场条件差,厚钢板现场焊接难度大。其焊缝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钢骨质量重,重量达到 3.3 t/m,吊装施工难度大。
2020年03期 v.4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赵世友;
结合某江海产业园区规划展示馆异型幕墙工程实例,对该工程异型幕墙结构、材料选型、构建加工、安装施工等工序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平板玻璃冷弯技术,解决了施工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0年03期 v.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 白友恩;
为了解决钻孔灌注桩因灌注过程控制不当导致的混凝土超灌高度过大的问题,对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的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超灌控制仪。分析发现,混凝土超灌高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导管内残余混凝土体积、桩身直径及桩顶标高、灌桩操作方式对混凝土超灌高度影响较大。设计的新型超灌控制仪具有更广的适用面,合理设置传感器的位置、准确确定混凝土液面的停灌控制标高并采用恰当的灌注方式可以使得混凝土超灌高度得到精确有效的控制。
2020年03期 v.4 103-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李超;
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落后的、不规范的、矿产枯竭的各类废弃矿山,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以某废弃石灰岩矿采石场为例,运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进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要从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工程设计及实践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期为今后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 修亚光;张伟;郝国元;张文浩;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事业的大力发展,大型公共建筑增多,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结构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一种新型的预应力技术——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出现,使得预应力技术发生了新的飞跃。南通某剧院项目从便于施工和设计合理的角度出发,在大跨度功能空间结构中推广应用了该项新技术。文章通过对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方法进行总结,为类似项目在建造过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要点提供一定的借鉴。
2020年03期 v.4 111-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2K]